如今骗婚的案件挺多金多多,其实,古人早有此套路。
古代赛鸽,盗鸽者会训练“诱鸽”混入他人鸽群,诱使信鸽迷失方向无法归巢。鸽主因鸽子“失约”未归,逐渐将“放鸽子”与失信行为关联。
清代嘉庆年间,有一种传统彩票,以《千字文》文字编号为基础,因早期利用白鸽衔取纸团开彩,故得名“白鸽票”,流行于广东、上海、澳门及海外华人聚居区。
“白鸽票”中奖率低,投注者往往血本无归,民间遂以“放鸽子”比喻有去无回的行为,后引申为欺骗或爽约。
在清代苏州、上海等地,女性以婚恋为名卷走财物,也被称为“放鸽子”。
清代学者俞樾笔记小说集《右台仙馆笔记》,成书于光绪六年(1880)前后,收录六百余篇轶闻异事,多涉鬼神传说、民间习俗及社会现象,如抢婚、典妻等。其中就有个故事“放白鸽”。
展开剩余62%苏州乡下有个人叫某甲,家里很有钱却没有儿子金多多,四十岁时妻子死了,他就打算买个妾。
一天,他偶然进苏州城,遇到一个老妇人,看着好像认识,老妇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去。
两人寒暄了几句,老妇人就问:“您如今妻子去世了,是打算再续弦娶个正妻,还是买个妾呢?”
某甲说:“也就是想买个妾罢了。”老妇人表示愿意做媒人帮他促成这事。
说话间,有个女子端着茶出来,老妇人说:“这是我的亲生女儿,您看她能不能侍奉您呢?”
某甲斜着眼打量了一下,见这女子长得清秀美丽,就问需要多少聘金,还有谁是媒人。
老妇人说:“我没了丈夫也没别的儿女,早就想进寺庙出家,正愁这个女儿是个累赘。要是能让她有个好归宿,我就很欣慰了,哪里敢多要价钱。只希望能得一百块洋钱,作为我出家后置办瓶钵等用品的费用。您如果同意,咱们当面说定,人交给您,钱给我,两清了事,哪里还用得着媒人呢?”
某甲大喜,正好随身带的钱里就有这么多,马上把钱交给了老妇人,带着女子出门坐船。
刚出城,有几艘船飞快地划过来,其中有个老头,哭着喊那女子,女子也哭着喊爹。
两船靠近后,那些人一拥而上登上某甲的船,老头抱着女子就走了。其他人吵吵嚷嚷,作势要动手打人。
某甲没有婚书,没法证明自己的清白。他想问那女子,可女子一句话也不说。
这时他才明白自己被老妇人骗了,只能连连惊叹“咄咄怪事”,而那些人早就一哄而散了。
这就是苏州谚语所说的“放白鸽”啊。
发布于:北京市诚信双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